构建低竞争、低评价的教育形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我们提的政策建议,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善政府职能,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在2018年3月1日的《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关于如何改善中小学生过重学业压力的现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包括: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解决教育治理中的“政府失灵”;形成价值共识和理想共识; 改善公办教育品质,激发学校活力;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规范发展和转型发展。对过重学业负担、择校热和课外补习热的治理,可以归结为一个命题:从应试教育突围!这种突围有赖于形成关于好的教育的价值共识,而且是一个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我们需要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通过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源头治理,形成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各方迫切需要的方向感和稳定感,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课题组历时一年的专题调查、研讨,结合对各专题数据的梳理分析后完成。报告呈现了我国中小学生负担情况的现状,揭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竞争与培训机构绑架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同时提出了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的顾明远教授等相关教育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一线校长、教师、教育媒体以及学生家长共计8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对《报告》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专题介绍,同时到场的教育专家也对报告做了专题回应。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晓鹏介绍了《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竞争激烈、课外补习成为反噬教育的“影子教育”。发言中主要介绍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相关专项调研成果以及对已有数据的梳理分析,系统展示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生态存在的问题。中小学生的校内外学习时间均“领跑”全球,可也作业难度与开始压力不断增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已经明显恶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激烈择校竞争已经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而课外补习的畸形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生态的健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张端鸿系统介绍了上海中小学减负问题产生背景、上海中小学减负政策梳理与实施情况梳理、上海中小学择校机制对中小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上海培训辅导机构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趋势展望和政策建议。通过对上海这一义务教育阶段问题相对典型的地区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尽快反思重点高中政策,赋予更多高中同等“市民待遇”;系统反思和评估民办初中管理,尽快启动初中阶段公民同招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民办中小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督导和惩戒力度;既要引导家长不要违背规律“自主增负”,也要避免政府减负违背规律“过度减负”。
“很多教育问题不是教育本身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里的反映。”著名教育学者顾明远教授表示培训机构对学校教育的绑架需要政府系统的考虑解决,包括对培训机构的治理与对学校本身健身的加强,例如加强教师队伍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真正的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减负的系统认识,我们的领导也好,群众也好要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思考我们将来怎么办?我们民族将来怎么办?我们的教育体系到底怎么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姜英敏教授介绍了韩国减负思路与政策变迁:韩国从治理与限制培训机构发展的思路逐步转变为开放更多元的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能的。通过自由学期制;改革高中、大学升学考试制度;高中多样化政策等行动,韩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针对考试评价制度对减负的影响,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婷举例说:我们计划通过一年多次考试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而在操作中就变成了学生不管你一年几次,我就得考几次!因为我们在技术上没有达到等值。她也表示评价的另一个维度就是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同样存在“应试”倾向,技术上的解决方法大家也有很多探索,比如说增值评价。减负需要突破已有的闭环,多方面考虑。
最后有由教育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一线校长、家长代表共同开展了主题为“我们能为减负做些什么?”的主题讨论,讨论中各位嘉宾从自身视角谈了减负问题的看法与建议。